支教日记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支教日记 > 正文

支教日记

支教日记|从知识到思想

发布时间:2019-10-15 浏览量:

2019年10月14日,支教的第41天

(任教于八一中学)

来到八一中学也有月余了,期间听了很多老师讲课,和以往不同的是我们不再以学生的身份,而是以教师的视角来观察、思考。多次听课就能感觉到,每位老师的授课风格和思路都是不同的,有的老师板书设计极有条理,还颇具创意,根据诗歌的情感起伏来设计板书,概括意境;有的老师博学多才,很擅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课时引经据典,尤其讲文言文更是旁征博引,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后人评价乃至与作者有关联的古人都会讲到。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课是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位老师以解析考试题目的思路去讲解,结合题目讲解答题技巧,这样的授课方式对学生考试来说,会有很大帮助。“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诗人有怎么样的心境”学生们先叙述内容,再归纳总结,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举一反三。还有重点词语的解析:“烟雨”象征着人生路上的坎坷,而“也无风雨也无晴”则代表着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

这节课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在于老师最后的归纳总结,这位年轻的女教师目光坚定,掷地有声地说:“其实我们读诗,除了要学习它的写作手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习作者的人生态度。正如北宋的苏轼半生颠沛,贬谪失意之时尚能说出‘也无风雨也无晴’,而此时此刻我们能从作者的心境中领悟到什么?豁达乐观,说来容易做来难。而学习,尤其是语文,要从知识到思想。”“从知识到思想”,说得太好了。“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苏轼的豁达,豁达不是盲目乐观,而是对挫折有力的回应。低潮终会过去,云销雨霁,天光乍破,生活永远值得期待。我现在才明白,知识是一种公共资源,但它的呈现方式是私人化的。而知识最有魅力的地方,恰恰在于它私人化的表达。教师,站在讲台上简直就如同炬火一般耀眼。

为师者,当如灯塔,破愚暗以明斯道。感谢这位老师,“从知识到思想”这是她让我明白的道理,是这段支教生活以来最大的收获。

图文:文学院 黄中秋/编辑:焦成冉/审核:张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