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通知公告

    枣庄学院2021年人才团队招聘启事

    发布时间:2021-06-15 浏览量:

    枣庄学院是山东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坐落在“工匠鲁班·科圣墨子”的故里——山东省枣庄市。京沪高铁、京台高速公路等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学校市中校区占地面积1142亩,正在建设的新城校区占地1885亩,现设有教学院(部)22个,普通本科专业62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法学、艺术学、农学等10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近2万人。

    学校建有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心)、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省级高校人文社科基地等科研教学平台18个。建有世界展陈面积最大、亚洲唯一的世界语博物馆。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国家级人才13人、省部级人才18人,专兼职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0余人,与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聊城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70余人;建有山东省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8个。

    为适应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发展需要,在广纳海内外各类英才加盟学校的基础上,对我校重点人才团队进行详细推荐,旨在吸引有识之士共谋发展、同创未来。

    一、化学生物学创新团队

    (一)团队介绍

    化学生物学团队的研究领域涵盖药物化学和超分子化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多肽药物的高效绿色合成及其在规模化生产中的应用、抗癌前药与抗结核前药的活化过程、功能有机分子和功能多肽超分子组装过程及聚合机理等。

    (二)带头人介绍

    团队带头人1997年获瑞典隆德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98-200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化学系做博士后研究;2002-2018年在美国洛杉矶生物技术公司工作,作为主要研发人员为该公司完成了几十个项目和产品的研发工作;2018年,加盟枣庄学院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迄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其中,J. Am. Chem. Soc. 3篇,Angew. Chem. Int. Ed. 1篇,同时,兼职15种国际化学期刊的审稿人,已为这些国际期刊审稿40多篇。

    目前团队成员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博士讲师2人和硕士实验师2人,团队正在承担着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重大科技创新工程)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和企业横向课题多项。团队成员近两年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发明专利正在药物企业生产中进行技术转化。

    (三)团队优势

    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建有3个省级科研平台和9个市级科研平台。团队拥有“枣庄市多肽药物绿色高效合成技术创新中心”科研平台,具备良好的实验条件和现代化的实验室、充足的课题经费和活跃的学术气氛,能够帮助新成员快速确定研究课题并启动实验工作。

    (四)招聘意向

    团队招聘药物化学或有机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4人。

    二、太赫兹技术及应用创新团队

    (一)团队研究领域

    微纳光电器件、生物医学检测、宽带通信、超材料、石墨烯及钙钛矿等新型材料。

    (二)带头人介绍

    团队带头人为教授,博士,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硕士生导师,“太赫兹技术及应用”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创新团队负责人,山东省黄大年式团队负责人,山东省教学名师。主要从事THz技术、超材料、微纳光电器件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发表SCI、EI学术论文70余篇,获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等5项奖励。

    (三)团队优势

    团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THz、超材料、微纳光电器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开展研究。团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与枣庄市肿瘤医院、枣庄市妇幼保健院等单位合作,开展太赫兹在生物医学检测等方面的研究。目前拥有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处理与显示、山东省微纳技术院士专家工作站、山东省低维量子传感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枣庄市THz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20余项,总经费1000余万元;发表SCI、EI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获科研奖励20余项。

    团队已经配备了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价值1800余万元,包括THz时域光谱仪、美国丹顿磁控溅射镀膜仪、X-射线衍射仪、美国ABM光刻机、激光分子束外延系统(Twente TSST)、Bruker台阶仪、BX53M奥林巴斯显微镜、超声焊接仪等一整套微加工和测试仪器。团队定期开展组会,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有助于青年团队成员快速成长。

    (四)招聘意向

    团队招聘专业为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工程等,研究方向涉及微纳光电子器件、生物医学检测、宽带通信、超材料、石墨烯及钙钛矿等光电材料等博士研究生4人。

    三、低碳能源化工创新团队

    (一)团队研究领域

    高端煤化工、可再生能源化工、氢能源、绿色催化、质谱分析

    (二)带头人介绍

    团队带头人为教授,博士,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硕士生导师,“分子煤化学与精细煤化工”山东省高校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山东省煤化工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主要从事低阶煤的萃取、氧化、热溶和质谱分析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获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等5项。

    (三)团队优势

    团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响应国家“双碳”计划,开展低碳能源化工方向研究,目前拥有山东省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山东省高校煤化工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科研平台,枣庄市碳资源高效清洁利用工程实验室、枣庄市生物质资源绿色转化及高值化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枣庄市氢能与燃料电池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枣庄市分子煤化学与低碳煤化工重点实验室、枣庄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等6个市级科研平台。近年来,承担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20余项,总经费1000余万元;发表SCI、EI论文8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科研奖励20余项,与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枣矿集团合作,完成了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和烟气干法脱硫脱硝等研究工作。

    团队拥有核磁共振波谱仪、场发射扫描电镜、气质联用仪、液质联用仪、气相色谱/大气压电离源/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计算服务器等较为齐全的科研设备,科研室300平方米,科研经费相对充足。团队定期开展小组讨论,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有助于青年团队成员快速成长。

    (四)招聘意向

    团队招聘专业为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研究方向涉及高端煤化工、可再生能源化工、氢能源、绿色催化、质谱分析等博士研究生4人。

    四、新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与文化自信研究创新团队

    (一)团队介绍

    团队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团队目前依托的平台主要有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地“中国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文化自信委员会秘书处、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实训示范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建设学科、文化自信研究院(拟建)等。团队目前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省级以上课题8项,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4次,团队主持在研省部级以上课题6项(含重点项目1项),拟培育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级社科基金项目4项。

    (二)带头人介绍

    团队带头人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擅长从跨学科专业、多领域融合的视角研究文化软实力与文化自信。代表性重要业绩成果:①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审美解放研究”等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②出版《审美解放研究》(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等专著2部,在《光明日报》《社会科学》等发表CSSCI论文3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成果他引累计200多次。③获山东省第二十六次、二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七次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等省部级奖励4次,入选江苏省社科优青、山东省第一批签约文艺评论家、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枣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称号。

    (三)团队优势

    在培养团队成员尽快取得科研成果方面的突出便利条件:①担任国家级人才等评审专家、国家级课题等评审专家,对于人才项目申请和课题申报有丰富经验可供参考和辅导。②主持的省级以上课题可以带动团队成果参与高水平项目,提升科研实践能力和水平。③担任高质量期刊的审稿专家或特约编辑,掌握学术前沿动态,对高质量论文的写作、投稿等有丰富经验可供参考和指导。

    (四)招聘意向

    团队招聘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文艺学、艺术学理论、中国史等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3人。

    五、引进团队成员分类

    类别

    层次

    条件

    青年英才

    C1

    年龄在45周岁以下,已取得正高级职称和博士学历学位,且近五年具备下列条件中的2项:主持(或首位完成)国家级有资项目或省(部)级重大(重点)研究项目;首位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或科研成果奖二等奖;首位在本专业领域取得高质量研究成果;首位承担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已取得显著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C2

    年龄在45周岁以下,已取得副高级职称和博士学历学位,且近五年具备下列条件中的2项:主持(或首位完成)国家级有资项目,或省(部)级有资项目2项;首位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或科研成果奖;首位在本专业领域取得高质量研究成果;承担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已取得较为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C3

    符合学校学科专业建设需要,已取得博士毕业证、学位证,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博士研究生。

    六、引进方式及待遇

    人才团队成员的引进方式和待遇参照《枣庄学院2021年人才招聘启事》中青年英才的标准执行。团队成员为学校正式工作人员,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等待遇,同时学校为人才提供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海外访学经费、周转房(或租房补贴)等人才政策,具体待遇根据个人学术水平等情况协商确定。

    对于业绩特别突出的应聘人员,经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待遇标准“一人一议”、“一事一策”。

    人才进校工作后,可申报学校重点人才工程项目,入选后享受60万元/年或30万元/年或10万元/年的人才津贴。

    类别

    层次

    安家费(万元)

    科研启动经费(万元)

    周转房及其他

    实验类

    非实验类

    青年英才

    C1

    60-80

    30-40

    20-30

    1.前两年,提供周转房1套或享受1000元/月的租房补贴。

    2.海外访学经费10万元。

    C2

    50-70

    20-30

    15-20

    C3

    30-60

    10-20

    5-10

    七、联系方式

    应聘人员请据实填写《枣庄学院2021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信息登记表》,连同个人简历电子版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团队指定邮箱,邮件主题格式为“团队名称+姓名+专业”(如:“化学生物学创新团队+张三+药物化学”)。

    (一)化学生物学创新团队

    联系人:周利

    联系电话:18706328058

    邮箱:zhouli@uzz.edu.cn

    (二)太赫兹技术及应用创新团队

    联系人:姚海云

    联系电话:17861927875

    联系邮箱:haiyun1990yao@163.com

    (三)低碳能源化工创新团队

    联系人:姚耿

    联系电话:18663209121

    联系邮箱:yg0310@163.com

    (四)新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与文化自信研究创新团队

    联系人:刘新全

    联系电话:13863236730

    联系邮箱:xinquanliu01@126.com

    (五)枣庄学院人才工作处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632-3786856

    附:枣庄学院2021年公开招聘人才团队成员信息登记表

    枣庄学院

    2021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