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文化典籍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12月18日,由校研究生处主办,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承办的第19期学科交叉学术沙龙暨中国文化典籍海外传播形态学术沙龙在薛城校区豁然楼B310会议室举行。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40余人参加学术沙龙。
在学术交流环节,文学院院长张爱民教授、外国语学院雷沛华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典籍海外传播——以〈庄子〉为例》、《〈庄子〉对外翻译传播能力模式构建研究》的学术报告,围绕中国文化典籍海外传播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进行汇报。张爱民从《庄子》的海外传播、区域国别研究等诸多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以《庄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典籍在海外传播进程中面临的重重阻力与严峻挑战。其明确指出,因文化背景存在差异、语言转换面临难题,再加上西方文化占据主导地位致使传播渠道受阻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使得中国文化典籍的海外传播之路困难重重。同时,张爱民提及了中国文化典籍海外传播所具优势,对该传播项目的成功满怀信心与期待。雷沛华教授对《庄子》的对外翻译能力予以简要阐释。她表示,由于信息获取渠道较为狭窄,且开展读者反馈调查所需成本高昂,国内大众难以知晓外国读者对于中国典籍及其译本的阅读感悟与评价状况。随后,雷沛华综合国内外诸多专项研究教授的信件、美国亚马逊网的读者评论等丰富资料,清晰地阐述了《庄子》汪译本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态势,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国文化典籍外译版本的优化改进策略。
沙龙尾声,张爱民作出总结并着重强调,未来将积极召集不同学科背景人员参与中国文化典籍海外传播研究,力促相关学术研究体系化与多元化发展,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的广泛传播。
(文图/文学院 编辑/邵清清 审核/徐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