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下午,我院在综合楼报告厅隆重召开枣庄学院2008年科研工作奖励大会,表彰和奖励我院2007年度在科研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院领导张良成、胡小林、曹胜强、曾宪明、高庆喜、颜世昌出席大会。会议由副院长曹胜强主持。
院党委书记、院长张良成作重要讲话。他首先代表院党委、院行政,向获奖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为科研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教职工表示衷心感谢!
张良成指出,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按照学院“12345”的工作目标与工作思路,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科技强校、人才兴校、服务活校”战略,快速推进“三高促进计划”,全面提升学院的科研创新能力,努力实现 “四个一”的奋斗目标,即完善一套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集聚一支推进科技创新的人才队伍,建设一批支撑科技创新的科研基地,力争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实现枣庄学院科研工作新的更大的突破。
张良成要求,一要转变思想观念,推进科研工作科学发展。切实转变科研工作的着眼点。科研工作要以能否引领本领域内的发展前沿,能否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否解决学院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作为主要判断标准。科研工作的目标要从围绕成果论文搞科研转变到围绕知识创新和技术开发搞科研上来;科研工作的动力要从评职称、获奖励转变到解决实际问题、激发科研积极性、提高科研主动性上来。全力加强煤化工学院、运河文化研究院、墨子研究院、煤化工研究所的工作,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高水平的成果。要切实转变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把科研方向定位在争高层次科研课题、出高水平科研成果、获高级别科研奖励上来;要把科研重点定位在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重科技创新与应用技术推广上来,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二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依据国家科技发展方针政策,紧密结合我院科技发展实际,科学修订和认真落实科研政策,努力构建以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逐步提高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与高质量科研成果的奖励标准,鼓励冒尖,鼓励团队攻关,鼓励出高水平的大成果。推行重大课题招标制,重点扶持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课题,积极探索重大课题招标制的管理体制建设,按照“严格管理、铸造精品”的原则,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重大招标课题的顺利进行。三要培育创新团队,提升科技创新群体效益。要以科研平台为依托,把握学科发展的趋势,努力培育创新性研究成果;要下大力气,抓好学科带头人与学术梯队建设,促进创新团队的成长;要加强创新团队的管理,整合校内学科资源,建设和遴选校级创新团队;要加大支持力度,组织联合攻关,全力以赴争取省级创新团队,尽快实现国家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的突破。四要营造科研环境,促进科研工作持续发展。学院将尽其所能为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硬环境,营造催人奋进、宽松和谐的软环境,加大科研工作的宣传和奖励力度,大力宣传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优秀事迹,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环境与氛围,激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从事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促进学院科研工作创新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党委副书记胡小林宣读了《枣庄学院关于表彰2007年度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的决定》、《枣庄学院关于表彰2007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的决定》和枣庄学院2007年度科研奖励名单。院领导为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和科研立项奖代表、学术论文奖、专利奖代颁奖。物理与电子工程系主任韩学政、化学化工系副教授王峰分别代表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和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作了典型发言。
2007年,学院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1项、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博士)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共完成各类科研成果12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EI、ISTP、RA、CA、人大复印、新华文摘收录、评论论文32篇,核心期刊246篇。出版学术著作20部,获专利成果10项,鉴定成果19项。获各级各类科研奖励88项。
从科研项目立项的层次来看,2004—2006年三年学院仅获得过人文社科类省部级项目,2007年在自然科学类省部级项目上实现了大突破,获国家973、省科技攻关、省博士基金三个自然科学类省部级项目。从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来看,2004—2006年三年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2500余项,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37篇;007年取得各类科研成果1200余项,其中SCI、EI、ISTP、RA、CA、人大复印、新华文摘收录、评论论文32篇。这些沉甸甸的数字反映了学院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学术水平在不断提高、科研意识在逐步增强,学院学术实力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